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学习 >> 杂文鉴赏 >> 正文

《了解日本》系列之日本人姓名趣谈(三)

作者:赵秉东  来源:北京新东方   更新:2015-5-14 11:40:31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九、姓名复杂容易引起误会


1、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


日本人的姓氏不仅数量多,其读音和汉字的写法也相当复杂。读音相同的姓氏,汉字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写法,而相同的汉字也会出现好几种读音。例如:叫“ささき”的,就有以下好几种姓氏——“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贵,陵,雀”等。又例如:姓“ことぅ”的,用汉字来写会有以下几种写法:后藤,五藤,吴藤,梧藤,梧桐,江藤,牛头,五岛,后岛等等。有的时候,连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读,听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汉字如何写。据调查,全日本一天交换的名片高达400万张,每一秒钟就有231组人在交换名片。在日本,如果把对方的名字叫错是非常失礼的事,为了避免弄错,很多日本人在印制名片时,就在汉字写的名字下面或旁边用罗马字标明自己名字的读音。


2、同一姓名在中文和英文中的发音截然不同


中国人读日本人姓名是按照现代汉语发音来读,但欧美等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却是按照日语的发音来读。如:田中,日语的发音为tanaka,中国人按照汉语发音来读,读成tianzhong;而欧美人按照日语发音来读,读成Tanaka。即同一个日本人姓名在中文和英文中的发音截然不同。如果不懂日文,就很难想到是“田中”二字。


3、习惯称姓不称名


日本人还习惯称姓不称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会有好几个“佐藤”一起答应。有个笑话说: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时间,如果随便在拥挤的人群中选10个人,其中就有9个叫佐藤的。可见,日本人的姓名复杂且容易闹出误会或笑话。


4、日本人姓名字数不统一


中国汉族人姓氏的字数都是统一的,几乎都是单姓,如“张、王、李、赵”,很容易区分姓和名。即使是复姓,如:诸葛、上官等,也为数很少,且众所周知,区分起姓和名来也不困难。尽管日本人姓氏和名字的排列顺序同我国汉族人的姓名相同,都是姓在前,名在后。但是由于日本人姓名字数的不统一,给分辨姓和名带来不少麻烦。其他国家的人往往分不清哪些字是姓,哪些字是名。例如,中国人一般都知道吉永小百合的“吉永“是姓,“小百合”是名,然而像“八木下弘”这样的姓名就不易辨出“八木下”是姓,“弘”是名了。因为在日文中“八木”也是姓。为了方便起见,日本人在正式署名的场合,常常在姓和名之间做一些标记,要么空一格,要么用[ ]表示。如:将“森鸥外、井上清、二阶堂进”分别写作“森 鸥外”、“井上 清”、“二阶堂 进”。或者以“[ ]”符号将姓氏括起来以示区别,如:[森]鸥外、[井上]清、[二阶堂]进”。这样,姓和名便一目了然了。


5、中西方姓和名的顺序不同


由于许多西方国家的姓名都是姓在后,名在前,而日本人的姓名顺序是姓在前,名在后,所以,在将日本人的姓名译成西方国家的语言时,需要将姓和名的顺序颠倒过来,如“[田中]角荣(tanaka kakuei)”,西方国家便译为“Kakuei Tanaka”,即“角荣田中”。反过来也是如此,从英、法、德等国家的拼音文字将日本人的姓名转译成中文或日语时,也需要把姓和名的位置颠倒过来。


十、姓名汉字的读音


日文中的汉字有汉音、吴音、唐音、古训、俗训等多种读法。这些读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音读和训读。所谓音读就是模仿中国古代汉字的发音,训读就是按照日本固有的假名字母发音。日本人的姓名有用音读的,也有用训读的,还有音、训混读的。例如:田中 角荣(tanaka kakue)是音读,栗原 小卷(kurihara komaki )是训读;幸田 益次(satida eiji)是音训混读。有些姓名既可以音读,又可以训读,例如:川端康成的“康成”,音读念成kousei,训读念作yasunari。本人到底采用哪种读法,别人很难确定。


一些常用的日文汉字往往会有几种甚至几十种的读音。例如,“顺”字仅训读就有二十三种读音。以下三个名字中的“顺”字读音就各不相同:[宫治]顺美子(sumiko)、[大田]顾彦(mitihiko)、[大井]顺一(toshikasu)。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形:两个人的姓名完全一样,但读法却不同。如:同是叫“[清水]顺”的,一个读作(kiyomizu osasi),另一个读作(kiyomizu sunao)。这是字同音不同的现象。还有音同字不同的现象。如:“政夫”和“政雄”这两个名字读音都是“masao”。如果将英文的Masao译成日文或中文,就至少要在政夫、政雄二者之间进行选择。这些现象的大量存在,给日本人姓名的读法造成许多困难。日本人的姓名不仅读法复杂,而且没有统一的规律,就连日本人自己有时也会念错。所以,日本人初次见面时,往往要互相询问对方姓名的读音与写法,书写姓名时也常用假名或罗马字注明读音。


十一、姓名汉字的翻译


日本人的姓名绝大部分是用“日语汉字”来书写的,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方便的。所以,中国人在翻译日本人的姓名时,一般是按照原来日语汉字的写法,按照汉语拼音进行发音。但是,由于“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便于读者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下面对“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简单地进行一下比较:


日语汉字多数从中国传播过去,少数由日本自造。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相比较,很多不仅字型和读音不同,词义也不同,甚至根本不同,而且简化情况也不同。


1、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在字型、意义、读音方面的比较:


(1)日语汉字中有日本民族自造的汉字叫“和字(わじ)”或“国字(こくじ)”。这些汉字是汉语汉字中所没有的,找不到相应的汉字与之对照。


如:働く(はたら)——工作、劳动 峠(とうげ)——山顶


鰯(いわし)——沙丁鱼 辻(つじ)——十字路口


畑(はたけ)——旱田 凪(なぎ)——风平浪静


(2)字型、意义相同,读音不同的汉字。


如:教室(きょうしつ)——教室 学生(がくせい)——学生


先生(せんせい)——老师 学校(がっこう)——学校


(3)字型、意义、读音都不相同的汉字


如:切手(きって)——邮票 検討(けんとう)——研究


手紙(てがみ)——书信 勉強(べんきょう)——学习


汽車(きしゃ)——火车 油断(ゆだん)——疏忽大意


娘(むすめ)——女儿 本(ほん)—— 书


机(つくえ)——桌子 丈夫(じょうぶ)——结实


(4)仍用繁体字而未简化的汉字


如:農——农漢——汉 食——饣 創——创 補——补 金——钅


(5)简化以后与汉语汉字不同的日语汉字


如:訳——译 価——价 芸——艺 伝——传 読——读


労——劳 弁——辩 楽——乐 発——发 両——两


(6)很近似,但书写有所不同的汉字


如:決——决 単——单 実——实 帰——归


難——难 鉄——铁 図——图


2、日语汉字的读音:分为音读和训读。


音读:模仿汉语发音、将古代的汉语读音日语化的读法,多为一字二音。


如:人(じん、にん)、小(しょう)市場(しじょう)、山(さん)


训读:将日语固有的假名字母的发音和汉语汉字的含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特定读音。


如:人(ひと)、小(こ、お)、市場(いちば)、山(やま)


通过简单比较,读者就会明白,在翻译日本人的姓名时,如果碰到上述情况,就应格外注意。例如:“立原咲平”这个名字中的“咲”字就是和字,它既无汉语读音,也无法在汉语汉字中找到相应的汉字来译为中文,只得使用相近的字来代替,并加以文字说明。如:关(左边口字旁)。再如:“澤”字,中文简化为“泽”,日文简化为“沢”。所以日本人小沢俊雄”,中文应译为“小泽俊雄”。又如“濱”字,中文简化为“滨”字,日文简化为“浜”字。日本人姓名“浜田幸一”,中文应译为“滨田幸一”。


十二、起名字的新趋势


战后,日本人在起名字时,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1、日本政府于1946年公布了1850个当用汉字,1951年又补充公布了92个姓名用汉字。日本人给新生儿起名字只能在这近两干个汉字中选择,否则政府不予注册户籍。


2、日本青年喜欢用新颖的名字。男子的“郎”字、女子的“子”字以及表示长寿吉祥的“龟”、“鹤”等字正在逐步减少。


3、有些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为自己改名字。与外国人结婚的人以及侨居欧美的第二代、第三代日本人按照欧美的习惯为自己起名,就出现了一些“洋名”。有些洋名是用日语汉字书写的,如:[小野]罗斯福、[佐藤]哥伦布、[赤坂]达芬奇等等。


4、有些人按照西方名字的顺序,起名时,将姓和名的排列顺序颠倒过来,名放在前,姓放在后。如:[典子]田中、[孝彰]长谷川。


5、男子在起名时,也用起假名来。有的是姓用汉字,名用假名,如:德川ひろし;有的是姓用假名,名用汉字,如:[こまつ]道隆:还有的连名带姓都用假名,如:[たけだ]よしたか。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秋佳节月儿圆 这些日语称呼你

    【里约奥运会预热】奥运会比赛

    【盘点】日语中那些“鲜为人知

    各种和式点心的日文说法(中日

    【帽子日】盘点各种帽子的日语

    中国传统民俗“红盖头”日语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