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会员翻译讨论作品,仅供参考,如果想参与讨论请登陆论坛天声人语版块。
http://www.kantsuu.com/bbs/list.asp?boardid=121
先夜、タクシーの運転手さんがこぼしていた。「お客さんに1万円札を出されると、びくっとしますよ。受け取ってすぐ透かしてみるわけにもいかないでしょう」
前几天的晚上打的时,出租车司机在嘀咕:“客人拿出一万日元的纸币来,我心里就会‘咯噔’一下。拿过来又不能马上对着光来验,您说是吧”。
偽札を使う事件が続いている。初もうでの頃に目立ったが、それだけではなく、コンビニや有料道路、ガソリンスタンド、タクシーなどでも使われ、被害は全国に及んでいる。
近来,假币事件接连不断。新年烧头香时就很明显,不仅如此,之后在小超市、收费路段、加油站以及出租车等处都有发现,危害已扩展到了全国。
通貨の偽造は、昔から延々と続いてきた。例えばフランスの作家ジッドの「贋金つかいの日記」には、約100年前のフィガロ紙の記事が収録されている。贋(にせ)金貨がスペインで製造されフランスへ運ばれた。そして流通役の青年たちに売却される。「彼らのうちの何人かにあってはこの犯罪的取引は、親父からの仕送り金ではまかないきれぬ《豪勢な生活》を送る手段であった」(『アンドレ・ジッド代表作選』慶応大学出版会)
伪造货币,也可谓由来已久了。例如在法国作家纪德的作品《假币使用者日记》中,就收有大约100年前费加罗报的报道。当时,假币在西班牙造出后被运到法国。然后卖给那些负责流通的年轻人。“他们当中的几个人把这种犯罪的交易当作享受光靠父亲那里一点点供养无法维持的‘奢靡生活’的手段”(选自《安德烈・纪德代表作选》庆应大学出版会)。
現代の贋金つかいたちは、贋金づくりも兼ねている節がある。パソコンやカラープリンターなどがあれば、それらしいものはできるので、中学生にも可能だという。一体どんな《豪勢な生活》が、「日記」に記されているのだろう。
现代的假币使用者们,有时本身就兼制假币。据说只要有电脑和彩印机什么的,就能弄得像那么回事,连中学生也能做。在他们的“日记”里到底记下了怎样的“奢靡生活”呢?
フィガロ紙の贋金つかいたちの勝手な言い分では、それは「人道主義的な仕事」でもあった。「いくらかの贋金貨を、富に恵まれぬ気の毒な男たちに譲ってやることも間々ありました……国家から盗みを働いているだけで、誰の害にもならぬことでした」
用费加罗报上那些假币使用者的话来说,那还是件“人道主义的工作”呢。“我们时常把假币分给倒霉的可怜人……这仅仅是从国家那里盗用一点罢了,对谁都没有害处。”
真に人道的な使い方であるはずもなく、害の方なら限りなくある。贋金は、暮らしの糧だけではなく、心の糧までも奪い去る。
当然不可能有什么人道的用法,只会贻患无穷。假币不仅会将生活上的食粮,甚至连心灵的食粮都会夺了去。
相关链接:
安德烈·纪德和他的作品
马振骋
纪德和普鲁斯特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坛的双峰,虽然形态不同,但各有各的气势。正如纪德传记作家克洛徽马丁说的,若要进入普鲁斯特的世界,只需阅读他的《追忆似水年华》,若要进入纪德的世界,不但要阅读他的三四十部主题各异,有时还相互抵触的小说、游记、戏剧、诗歌集、“傻剧”,以及篇幅浩繁的日记,跟当代文人、艺术家、朋友、普通人交换的近二万五千封信。还不说至今还封存在都塞图书馆的八十几本小册子,里面恐怕也会有新发现。
纪德悠悠一生过了八十二年,从一八六九年到一九五一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边界重新划定,强国势力此消彼长,风俗习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纪德对现实生活中的潮流、趋势、变迁均感兴趣,宗教、性、政治等问题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反映。他不但是时代的见证人,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因而被人称为“二十世纪的歌德”、“大写的现代人”。
在“介入文学”这个名词被人们接受以前,纪德就毫不犹豫地让自己和作品介入到时代的斗争中,反对殖民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谴责极权统治,为同性恋辩护,主张打破禁烟人性的清规戒律。然而他立志要做的是文学家,时刻关心自己作品的文学性和风格,认为这高于其他一切。他在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七日的日记中说:“我的问题不是怎样成功?而是怎样长存?很久以来,我只是试图在上诉时赢得官司。我写作只是让人一读再读。”
让人一读再读,这是纪德作为作家的责任感。如今纪德逝世整整五十年,当然已经不是一个“当代人”,也不再是新一代青年的精神导师,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孤郁的诗人气质、敏锐的洞察力、明净的文笔,让人读了不仅留下隽永的回味,同时也钦佩他直面人生的勇气。他的书给他带来许多荣誉,也给他招来不少詈骂、仇恨,最终他的全部作品还被列入梵蒂冈教廷的禁书目录。纪德是二十世纪第一位倡导风俗革命,吹响自由号角,提出不要沉溺过去奢望未来,而要掌握眼下一时一刻的作家。他还提醒人们去享受感觉。
纪德出身在一个新教徒家庭,从小接受严格的加尔文教义,灌输了满脑子的教规禁忌。正是这些强制性的清规戒律,在这名文质彬彬的青年心里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他要打破清教徒的桎梏,在作品和行为中大胆表现真正的自我。
克洛德·马丁在纪德传记中提出三方面对纪德的影响:歌德、王尔德和北部非洲。他从歌德的作品中认识到要敢于向人生索取它提出的美好感觉,把幸福看作是一种必须履行的天职。他追随王尔德《格雷的肖像》中包含的异教徒的自然主义,这成了他少年时接受的虔诚理想的解药。最后是在北非,特别是在他喜爱的阿尔及利亚,大自然唤醒了他心中潜伏压制的本性。他不接受什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专家转弯抹角的解释,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同性恋也是一种自然性格。
不过在纪德的作品中,欲望不是跌入陷阱,引进死胡同,就是要用谎言来掩盖。《违背道德的人》中的玛塞琳在米歇尔自我标榜的新生活拖累下,既得不到爱情,也成不了母亲,在怨恨中撒手人寰。在纪德所处的后尼采时代,神与普遍观念已经消失,人在寻求新价值,指导自己的行为,既误解了别人,也误解了自己,无法掌握彼此的欲望,对人生形成一种滥用与糟蹋。《窄门》中的阿丽莎,追求圣洁超过追求情爱,屡次违心拒绝表弟杰罗姆的求婚。她要保持童贞,把爱献给上帝,盼望在主的面前跟表弟永久结合,最终孤独死去时才感悟到自己生存的虚伪性。《田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原文为La Symphonie Pastorale。主角是牧师,法语为pasteur,pasteur 的形容词为pastoral(e),因而有的批评家指出纪德使用这个书名,另有一层含义是田指“牧师的心曲”。——译注)中的牧师,起初好心地收养了一名无家可归的盲女。尽管妻子屡次暗示他要提防自己的爱心与爱德,但这种感情最后还是转变成了爱情。牧师培养塑造吉特吕德,慢慢有了自己的企图。可是当吉特吕德一旦治愈眼疾,发现了牧师的虚伪,不但向她隐瞒他们的爱情造成的痛苦,也让她错失了获得幸福的机会。她想的是她看不到的那个人,她看到的却不是她想的那个人;为了内心的平静,她不得不让自己脱离这个世界。
在这三部以道德为题材的小说中,有一个共同点,即书中的女性均处于新旧观念的旋涡中,年纪轻轻又都香消玉陨了。纪德只是到了一九三0年发表的《罗贝尔》中——这与《女人学校》、《吉纳维也芙》组成另一篇三部曲——女主角吉纳维也芙决定在由男人决定一切的社会中,摆脱樊笼束缚,找寻自己的道路,不但要求**的自由,还要有养育非婚子女的权利。
又过了三十多年,在一九六八年法国掀起了震动全国的六月八日运动,在那次运动中,青年提出:我们要做自己身体的主人。而他们中间只有少数人依然记得,他们的先驱是安德烈·纪德。
一切有益的话,都是种子,撒播在人的心田里,总有一天会破土发芽的——《如果种子不死》,这也是纪德的一部自传的书名。
(选自《纪德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