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的历史典故:
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 “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后来杨修被曹操处死。
现代“鸡肋”的衍生用法:
鸡肋男:指结婚,觉得他条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放弃,担心今后遇到的人还不如他。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鸡肋婚姻:指婚姻没糟糕到不要也罢的地步、却无法给围城中的人带来真正的快乐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