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假名的由来
假名为日本独有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平假名、片假名等不同的表记法。“假名”的名称由来,是因为相对于“真名”(即汉字)。现时“假名”的日语读音是“かな”,但其实古时“假名”叫做“かりな”,之后简化成为“かんな”,再简化成今日的读音。
论及假名之起因,则不得不提“万叶假名”之形成。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虽有自身的语言,却苦于没有纪录的方法,仅能利用口耳相传来传述古事。汉字传入之后,各国纷纷以汉字为用,日、韩皆兴起了“文言二途”之制,即口语使用自国语言,书写时则只能使用汉文。类似中国近代白话文运动之前,人们说话为白话文而书写则以文言文为主。然而中、日两种语言之文法结构迥异,全以汉字行书,有难以表达之处。于是发明了万叶假名,以补足用汉文纪录日语之不足。万叶假名是将汉字视作单纯表音符号的一种表记法。例如“與”→“よ、ヨ(yo)”、“乃” →“の、ノ(no)”之类。众人抄写万叶假名之时,因作为万叶假名之表音汉字并不需要如表意汉字般严谨,各种简化方法遂渐渐出现。如“與”→“与”→ “よ、ヨ”之俦。在约定成俗的简化之后,渐渐成为现代所见之假名。
平假名
平假名(ひらがな,Hiragana)是日语中表音文字的一种。平假名是从中文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早期平假名多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谓女文字、女手。男性则以汉字为主,述史、论文,称男文字、男手。男性即使用假名,亦多用片假名作汉文注释之用。可见早期平假名地位不高。直到纪贯之撰《古今和歌集》,以假名起序置于篇首,首开“歌论”先声,证明假名文学的价值,才奠定平假名的地位。其后紫式部《源氏物语》的流行,亦对平假名之流传有所贡献。现在的平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时代,当时的日本政府编定五十音因而确定下来。
平假名一览:
あ か さ た な は ま や ら わ
い き し ち に ひ み り
う く す つ ぬ ふ む ゆ る
え け せ て ね へ め れ ん
お こ そ と の ほ も よ ろ を
片假名
片假名(カタカナ,Katakana),是日语中表音符号(音节文字)的一种。与平假名,万叶假名一起合称假名。“片假名”三个字可以用片假名表示为“カタカナ”。片假名从中国汉字的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简化而来,平安时代的初期为了训读汉字而发明。现在的片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时代日本政府以编定五十音而确定下来,在这之前一个发音往往有多个片假名对应存在。
主要用于以下的情况使用:
1、 外来语、外国人(包括日裔人士)的人名、外国的地名等专有名词。
2、拟声语、拟态语。
3、生物、矿物的日文名(日本政府曾建议学术方面的动植物学名,应以片假名来表示,但个人使用习惯不在规范之列)。
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正式文书(与汉字并用)。
5、1988年8月以前的电报、不支持双字节的电脑系统中(使用半角片假名)。
6、行文中对某词(可以是汉语词或原本用平假名书写的词)表示强调时。
片假名一览:
ア カ サ タ ナ ハ マ ヤ ラ ヮ
イ キ シ チ ニ ヒ ミ リ
ウ ク ス ツ ヌ フ ム ュ ル
エ ヶ セ テ ネ ヘ メ レ ン
オ コ ソ ト ノ ホ モ ョ ロ ヲ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