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的日语语法理论,敬语分为三类,也就是尊敬语、谦让语和丁宁语,我国的日语教科书和语法书也一直采用这种分类法。
那么日本政府为什么要突然推出新分类法呢?官方的说法是随着日本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频繁使用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进行联络,使用敬语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有必要对敬语重新分类,以唤起人们对敬语重要性的认识,利用敬语来构筑更加紧密的人际关系。不过据有关人士私下透露,推出新分类法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学校的教师认为现有的分类法有一些模糊的地方(gray zone),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不能正确掌握各种敬语的用法,因此他们要求文部科学省对敬语重新分类。
按照新分类法,谦让语一分为二,丁宁语也一分为二,形成五类敬语,也就是:
①尊敬语:例如いらっしゃる、おっしゃる。
②谦让语I:例如伺う、申し上げる。
③谦让语II:例如参る、申す。
④丁宁语:例如です、ます。
⑤美化语:例如お酒、お料理。
以行く的两个敬语动词伺う和参る为例,在旧分类法中,两者都算谦让语,而在新分类法中,伺う算谦让语I,而参る算谦让语II.这两种谦让语的主要区别是:谦让语I用来描述涉及对方的行为,谦让语II用来描述涉及自己的行为。至于美化语,功能比较单一,就是用来修饰某些名词。下面请看三个例句:
「日」先生のところに伺います。
「汉」去老师的家。此行为涉及对方(先生),故使用谦让语I(伺う)。
「日」私もあそこに参ります。
「汉」我也去那里。此行为涉及自己(私),故使用谦让语II(参る)。
「日」お酒は百薬の長なんだよ。
「汉」酒是最好的药。お酒是美化语,在本句中起强调作用。
敬语的新分类法就简单介绍到这里。至于新分类法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个人认为是好事,因为新分类法有助于中国人更好地理解各种敬语的功能。比如按照旧分类法,伺う算谦让语,那么很可能会有人写出下面的病句:
「日」弟のところに伺います。
「汉」去弟弟的家。
而按照新分类法,弟弟属于自己一方的成员,不能用谦让语I(伺う),只能用谦让语II(参る)或丁宁语(行きます),因此可以避免这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