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讲书面用语,发音日常口语无视,花20分钟看下,游戏的话理解应该可到70%以上)
相对于汉语而言,日语的主要特点有:文字方面,日语同时使用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和罗马字;词汇方面,日语当中的外来语范围很广、数量也非常大;语法方面,日语的修饰语前置性、过去时词素后置性与汉语相似,置词后置性、否定词素后置性等与汉语相反,动词、形容词等词尾变化丰富;语言变体方面,日语由于区域因素而产生的方言差异不如汉语那么严重,但是因为性别和社会心理因素而形成的男性用语、女性用语以及敬语等表现活跃。
第一节 文字的多元性
*********************************************************
* 本节要回答的问题有3个: *
* 1) 什么是文字的多元性? *
* 2) 什么是五十音图? *
* 3) 如何在假名与罗马字之间相互转换? *
*********************************************************
多元性(Pluralism)是指来自不同种族的,有着不同宗教和政治信仰的人们在同一社会和平共处的原则。在这里,日语文字的多元性是指日语中有着不同起源的、在文字的划分上分属表意文字、音节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汉字、假名(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以及罗马字在日语这一语言中和平共处,共同服务于日语这一语言的状态。
古代日本人民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3世纪前后,中国的汉字(Chinese character)传入日本,日本人民开始利用汉字来记载本民族的语言。汉字的传入对于日本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字刚刚传入日本的时候,所有的日语均用汉字来书写,当时的日语文字系统和今天的汉语文字系统一样是单一的。不过,日语的文字系统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状态。大约在公元5世纪,日本人民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音节文字——假名(Kana)。假名到了日本的平安时代(公元10世纪)已基本定型。从那以后,日语中同时采用汉字和假名两种文字的书写方式便固定下来,直到日本近代的明治维新时期。
罗马字(Roman letters)首先由葡萄牙的传教士带进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随着日本对外交往的加强,尤其是日本对当时欧美先进科学技术的大量引进,罗马字对日语汉字和假名的冲击力逐渐增加。表现为罗马字使用场合的逐步扩大甚至泛滥。日语中出现了汉字、假名和罗马字共存的多元化格局。
以下是对这三种文字的进一步讲解。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