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林国本:中日译界的参天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6 20:59:4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原标题:林国本:中日译界的参天树


同传传奇


60岁时,林国本操起了“同传”之刀,这被业界视作一个传奇。他把“同传”比作飞行表演,寓意它是翻译的高难度动作。


明知如此,林国本依然迎难而上。于是,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人们常见到一个满头白发、身体健硕却不修边幅的译者。他用磁性的男中音传递出的水乳交融、声情并茂的翻译,常常赢得与会者的喝彩。


“参加同声传译也是一种学习,能与众多舆论界领袖、高官、学者、名人接触,能学到许多知识,汲取许多智慧,是读‘无字之书’。”林国本在自我挑战中享受着乐趣。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说:“2006年,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确定下来。历史问题的对话本来就相当困难,加上语言的障碍,此前因翻译而产生的误解颇多。听林先生把那些复杂的表述轻松、精到地翻译出来,真是很大的享受。”


“看到一个很好的句子,非常美的表达方式,我都做笔记。我的脑袋里有几万个这样的模型,所以同声翻译的时候可以迅速地转译,1/10秒就出来了。”林国本为他极致的“同传”做了诠释。


对“同传”状态下的林国本,同事们保留着很多现场记忆。1994年就与林国本合作“同传”的王津记得,林先生70岁生日,他们一起在三亚为IBM的研讨会做“同传”。“那些欧美归国的技术精英,英文好,满口技术术语,有的演讲者还带着很浓的地方口音,林先生70岁的人了,居然把他们的演讲翻译得如此精准,圈里很难找到第二人。”


王津特别认同林国本的一个观点:译员即演员,翻译绝不能把感情过滤掉。“我翻你,语气也要惟妙惟肖。”译员是个变色龙,无论你临场面对什么行业、专业,都要能够在第一时间转换角色,成为演讲者的同道。


在狭小的同传间,跟林国本20年,耳濡目染,王津说他从先生身上学到的东西,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林国本这个圈内圈外知名的专家,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如同小学生对待考试。每一次做“同传”,他都是第一个到现场,安静地准备二三十分钟后开始工作。日本人名中有很多多音字,每次“同传”,他要么事先交换名片,要么找工作人员确认,确保万无一失。


“‘同传’,林先生追求完美。进入工作状态的林国本,旁若无人,特投入,翻到兴起,声音大了,手也动起来,他的中译日简直无可挑剔。个别翻得不太满意的地方,他会在间歇去纠正,告诉听众‘刚才那句话我理解错了’。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让人折服。”翻译蔡院森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