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可能谁也没有注意到,利用“浊点”来表示日语,真是一个相当便利的发明哦。比如,只要在“ka”上面加上两个“浊点”,就可以表示“ga”的浊音。如果将它们都分别用不同的假名来表示的话,那可真是麻烦透顶啦。
不过,这“浊点”,并非所有的假名都有,只有“ka”行、“sa”行、“ta”行、才有,而日语中最最常见的“a i u e o”却没有浊音,还有,“na”行、“ma”行、“ya”行、“ra”行、“wa”行也没有。
“a i u e o”却和“na”行,之所以没有浊音,有音声上的道理在其中,它们被称作“有气音”。在发音时,如果发生声带震动,便称为“有气音”;反过来,声带不震动的,便称为“无气音”。
那么,“无气音”的“ka ki ku ke ko”,在发音时如果震动声带,便成为“ga gi gu ge go”的浊音;而“无气音”的“sa si su se so”,在发音时如果震动声带,便成为“za zi zu ze zo”的浊音。浊点,是为了使无声音变为有声音的记号。
可是,有气音的“a i u e o”等,发声时想再振动声带已经不太可能,所以它们不可能加上浊音。“na”行、“ma”行、“ya”行、“ra”行、“wa”行也一样。